010-83227282

霜降后流感高发,这份科学防护指南帮你安稳过冬

2025-10-23 15:59:06

 霜降过后,气温骤降、昼夜温差拉大,呼吸道黏膜受冷空气刺激后抵抗力下降,流感病毒进入高发期。不同于普通感冒,流感传染性强、症状更重,做好科学防护是避免中招的关键。

 640 (15)(1).jpg

一、先分清:流感和普通感冒,别混淆

 

很多人把流感当“重感冒”,延误防护或治疗,二者核心区别很明确:

 

- 普通感冒:多由鼻病毒、腺病毒引起,症状轻,以鼻塞、流涕、咽痛为主,发热多为低热(37.5-38℃),一般1周内自愈,传染性弱;

- 流感:由甲型、乙型流感病毒导致,起病急,常突发高热(39-40℃)、伴头痛、肌肉酸痛、乏力,还可能引发咳嗽、胸闷,部分人会出现呕吐、腹泻,传染性极强,可通过飞沫1米内快速传播,若免疫力弱(老人、小孩、孕妇),还可能诱发肺炎、心肌炎等并发症。

 640 (14)(1).jpg

二、核心防护:3个“关键动作”,挡住病毒

 

防护流感不用复杂,抓住“阻断传播、增强抵抗力”两个核心,做好3件事就行:

 

1. 优先打流感疫苗——最有效的“主动防御”

流感疫苗是唯一能直接降低感染风险的手段,尤其推荐6月龄-5岁儿童、60岁以上老人、孕妇、慢性病患者(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哮喘等) 这几类高危人群,在10-11月(流感流行前1-2个月)完成接种,接种后2-4周产生抗体,保护期约1年。

注意:每年流感病毒毒株可能变化,所以每年都要打,不是打一次管终身。

640 (13)(1).jpg

2. 做好“呼吸道防护+手部清洁”——切断传播链

流感病毒主要通过“飞沫”和“接触”传播:说话、咳嗽时的飞沫会飘在空气中,病毒也会粘在门把手、电梯按钮、手机等物品表面,手接触后再摸口鼻,就容易感染。

 

- 出门必戴口罩,尤其在地铁、公交、商场等密闭场所,选医用外科口罩即可,戴时贴合鼻梁和下巴,别露缝隙;

- 回家前/接触公共物品后,用“流动水+肥皂/洗手液”搓洗双手20秒(记得搓指缝、指尖、手腕),没有条件时,用含75%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应急。

 640.gif

3. 别让身体“扛冻”——减少黏膜刺激

霜降后气温波动大,早晚出门别“要风度不要温度”:颈部、背部、脚部要重点保暖(比如穿薄毛衣、戴围巾、换厚袜子),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咽喉和鼻腔——呼吸道黏膜暖和、湿润,病毒才难“钻空子”。

 640 (12)(1).jpg

三、生活细节:2个“习惯”,帮身体抗流感

 

免疫力是抵御病毒的“基础”,日常做好2件小事,比吃补品更实用:

 

- 别熬夜、睡够7-8小时:熬夜会让免疫系统“偷懒”,夜间是免疫细胞修复、清除病毒的关键时段,成人每天睡够7小时,儿童(3-5岁)睡10-13小时,免疫力才在线;

- 清淡饮食+少聚集:少吃辛辣、高油高糖食物(会加重咽喉负担),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(橙子、菠菜、西兰花)和优质蛋白(鸡蛋、牛奶、瘦肉);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密闭场所,若要去,全程戴口罩,和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。

 640 (11)(1).jpg

四、关键提醒:出现这些症状,别硬扛

 

如果突然发高烧(39℃以上)、肌肉酸痛明显,别当“普通感冒”硬扛,尤其是高危人群:

 

1. 先居家隔离,避免传染家人,戴口罩、分餐用,用过的纸巾及时丢进带盖垃圾桶;

2. 发病48小时内,及时去医院就诊,医生可能会开抗流感病毒药物(如奥司他韦等,需遵医嘱使用,不建议自行买),越早用,症状缓解越快、并发症风险越低;

3. 发烧时别盲目用退烧药,体温超38.5℃再用,同时多喝温水(每天1500-2000ml),帮助身体代谢病毒。

 640 (10)(1).jpg

流感虽高发,但只要做好“疫苗+防护+观察”这三步,就能最大程度避开风险,安稳度过降温季。





(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