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温骤降,肿瘤患者务必守住这“三道防线”!
2025-10-20 09:28:12
气温骤降,肿瘤患者务必守住这“三道防线”!
气温骤降时,肿瘤患者因免疫力较弱、血液循环相对缓慢,更易受低温影响诱发不适。守住“保暖、饮食、活动”三道防线,是平稳应对降温的关键。
第一道防线:科学保暖,重点“护关键、防骤变”
保暖不是“裹成球”,而是精准保护易受凉、影响全身状态的部位,同时避免冷热交替刺激:
- 优先护“核心+末梢”:颈部、胸部、腹部是内脏和大血管集中区,需穿高领内衣、贴身保暖马甲;手脚末梢血管细,易冻伤,应穿加绒防滑鞋、宽松手套,避免过紧衣物压迫血管。
- 拒绝“冷热骤变”:从室外进入温暖室内时,别立刻脱外套,待身体适应5-10分钟再逐步减衣;洗澡水温控制在38-40℃,避免过冷过热刺激皮肤和血管收缩。
- 警惕“局部漏风”:出门时戴帽子(尤其光头或短发患者)、围巾,避免冷风直吹头部;穿高腰保暖裤,防止腰部受凉引发不适。
第二道防线:饮食调护,吃“暖身食、补能量”
通过饮食提升身体产热能力,同时兼顾肿瘤患者的营养需求,避开寒性、难消化食物:
- 多吃“温性高蛋白”:牛肉、鸡肉、鲈鱼等高蛋白食物能提供持续热量,且易消化吸收,可做成热汤(如萝卜牛肉汤、山药鸡汤),暖身又补营养。
- 喝“温热饮,避生冷”:晨起喝一杯35-40℃的温水,或用生姜、红枣煮水(血糖正常者适用);水果别直接吃凉的,可用温水泡10分钟再吃,避免刺激肠胃。
- 少吃“寒性、油腻食”:螃蟹、西瓜、苦瓜等寒性食物易加重身体寒气,降温期间尽量避开;油炸、肥肉等油腻食物难消化,会增加身体负担,需控制摄入量。
第三道防线:温和活动,促“循环、防卧床”
气温骤降时不建议剧烈运动,但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、免疫力下降,温和活动能帮助身体产热、维持状态:
- 选“暖时、短时间”活动:上午10点-下午3点是一天中温度最高、光线最好的时段,适合出门散步,每次20-30分钟,以身体不疲劳、微微发热为宜,避免出汗后受凉。
- 室内也能“轻活动”:若室外风大、温度过低,可在室内做简单动作,如缓慢踮脚、原地踏步、手臂拉伸,每次10-15分钟,帮助促进血液循环。
- 避开“空腹/饱腹”运动:空腹运动易低血糖,饱腹运动易腹胀,建议饭后1小时再活动,活动前可喝少量热饮热身。
气温骤降对肿瘤患者是“小考验”,但只要精准守住三道防线,就能减少低温带来的影响。若出现持续畏寒发烧(体温≥37.5℃)、骨转移部位疼痛加重、手脚发紫麻木等情况,别硬扛,需及时就医处理。
(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