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秋燥来袭,肿瘤患者如何应对“干燥综合征”?
2025-10-09 13:50:05
寒露秋燥来袭,肿瘤患者如何应对“干燥综合征”?
寒露过后,气温骤降、空气湿度锐减,“秋燥”成为季节关键词。对肿瘤患者而言,除了普通的秋燥不适,还可能面临“干燥综合征”的困扰——这是一种以口干、眼干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,肿瘤治疗(如化疗、放疗、靶向治疗)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其症状,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还可能增加感染风险。掌握科学应对方法,才能平稳度过“多燥之秋”。
一、先分清:普通秋燥 vs 干燥综合征,别混淆!
很多肿瘤患者会把干燥综合征的症状当成“普通秋燥”,延误护理时机。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“症状持续时间”和“伴随表现”:
- 普通秋燥:多与季节相关,表现为口干、皮肤干、鼻腔干,多喝水、涂润肤露后症状会明显缓解,通常持续1-2周,无其他异常。
- 干燥综合征:症状更持久(持续数月以上)、更严重,除了口干(吃馒头、饼干需用水送服)、眼干(眼涩、畏光、频繁眨眼仍缓解不了),还可能伴随关节痛、牙齿片状脱落、腮腺肿大等,需通过血液检查(抗核抗体、抗干燥综合征A抗原抗体等)和眼科/口腔科检查确诊。
若秋燥症状持续超过2周,且常规补水无效,建议及时告知主治医生,排查干燥综合征可能。
二、对症破解:口干、眼干、皮肤干,这样护理最有效
无论是普通秋燥还是干燥综合征,对症护理都能缓解不适。以下方法针对肿瘤患者的身体特点设计,安全且易操作:
1. 口干:“润”为主,别只靠猛喝水
肿瘤患者常因治疗导致唾液腺分泌减少,单纯猛喝水只能暂时缓解,反而可能增加肾脏负担。更有效的方式是“分层补水+刺激唾液分泌”:
- 日常补水技巧:采用“少量多次”原则,每次喝100-150ml温水,每天总量控制在1500-2000ml(心肾功能正常者);可在床头放一杯温水,睡前、醒后各抿几口,保持口腔湿润。
- 刺激唾液分泌:饭后用无糖口香糖或无糖硬糖咀嚼(避免高糖加重身体负担),能促进唾液腺活动;日常可含服少量麦冬、玉竹(泡水或直接含服),中医认为二者能滋阴润燥,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可缓解口腔黏膜干燥。
- 口腔清洁不可少:口干时口腔细菌易滋生,每天早晚用软毛牙刷刷牙,饭后用温盐水漱口(100ml温水+1g食盐),减少龋齿和口腔感染风险。
2. 眼干:别用手揉,科学“保湿”是关键
眼干时揉眼睛可能损伤角膜,尤其肿瘤患者免疫力较低,易引发眼部感染。正确护理分“日常防护+局部保湿”:
- 减少眼部刺激:避免长时间看手机、电脑(每30分钟休息5分钟,远眺放松);外出时戴防风镜,减少秋风和强光对眼睛的刺激;室内开加湿器(湿度保持在50%-60%),避免空调直吹眼部。
- 局部保湿选对产品:优先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(如玻璃酸钠滴眼液),每天3-4次,每次1滴,缓解眼干涩;若症状严重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眼用凝胶(夜间使用,保湿时间更长),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的眼药水。
3. 皮肤干:温和清洁+锁水,避免抓挠
肿瘤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较弱,秋燥易导致皮肤瘙痒、脱屑,抓挠可能引发皮肤破损感染。护理核心是“温和清洁+及时锁水”:
- 清洁方式要温和:用37-40℃的温水洗澡,避免用热水烫洗;选择无皂基、无香精的沐浴露(如氨基酸沐浴露),每周洗澡2-3次即可,避免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屏障。
- 洗澡后及时锁水: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身体乳(优先选含神经酰胺、凡士林成分的,能修复皮肤屏障、锁住水分),重点涂抹小腿、手臂等易干燥部位;若皮肤瘙痒,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炉甘石洗剂涂抹,避免用手抓挠。
三、饮食辅助:吃对食物,帮身体“抗燥”
饮食上遵循“滋阴润燥、清淡易消化”原则,避免辛辣、油炸、过咸食物(加重干燥),多吃以下几类食物:
- 蔬菜类:选择冬瓜、萝卜、银耳、百合等,如银耳百合汤(银耳泡发后煮30分钟,加百合再煮10分钟,不加糖或加少量冰糖),能补充水分和黏液蛋白,缓解干燥。
- 水果类:选梨、葡萄、猕猴桃等水分足、含维生素C的水果,梨可蒸熟后吃(减少寒性,更适合脾胃虚弱的肿瘤患者),每天吃1-2种,总量控制在200-300g。
- 主食及蛋白质:多吃粥类(如小米粥、山药粥)、豆制品(如豆腐、豆浆),既能补充水分,又易消化,减轻肠胃负担。
四、关键提醒:出现这些情况,及时就医!
若经过上述护理后,干燥症状仍未缓解,或出现以下情况,需立即联系主治医生,避免病情加重:
- 口干严重,无法吞咽固体食物,或出现口腔溃疡、牙龈出血;
- 眼干伴随视力下降、眼睛红肿疼痛,或分泌物增多;
- 皮肤出现破损、感染,或伴随发热、关节痛等全身症状。
寒露秋燥虽常见,但对肿瘤患者而言,做好“区分症状、对症护理、及时就医”这三步,就能有效应对干燥不适,安稳度过秋季.
(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