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0-83227282

三伏天“以热逼寒”黄金期!中医说做对这3件事冬天少生病

2025-07-24 10:17:23

三伏天“以热逼寒”黄金期!中医说做对这3件事冬天少生病

 

三伏天,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地表温度甚至可达50℃以上,整个人仿佛置身于巨大的蒸笼之中。然而,在中医看来,这段时间却是养生的黄金期,是“以热逼寒”的绝佳时机。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 。”夏季阳气最为旺盛,人体阳气也达到顶峰,此时毛孔大开,气血运行加快,新陈代谢也更为旺盛。在这个时期,若能顺应天时,采取正确的养生方法,不仅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气和湿气,还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,让我们在冬天少生病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三伏天“以热逼寒”的3个养生方法。

 640 (3)(1).jpg

一、晒背:补充阳气,散寒祛湿

 

晒背,是三伏天“以热逼寒”最自然、最便捷的方法之一。中医认为,背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,督脉就位于背部正中,总督一身之阳气,被称为“阳脉之海”。通过晒背,可以激发督脉的阳气,让阳气在体内运行更加顺畅,从而达到补充阳气、散寒祛湿的目的。

 

晒背的最佳时间是上午8点 - 10点,此时阳光较为温和,紫外线中的A光束较多,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,增强钙的吸收,还能避免晒伤。晒背时要选择阳光充足、通风良好的地方,比如阳台、公园等。穿着尽量少,让背部充分暴露在阳光下,但要注意保护好眼睛和头部,避免阳光直射。晒背的时间也不宜过长,一般从15分钟开始,逐渐增加到30分钟左右,以身体微微出汗、感觉舒适为宜。晒完背后,要及时补充水分,可以喝一杯温水或淡盐水,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。

 

需要注意的是,阴虚火旺、体质燥热的人不宜长时间晒背,以免加重体内的火气。此外,晒背时若出现头晕、心慌等不适症状,应立即停止,到阴凉处休息。

 640 (2)(1).jpg

二、艾灸:温通经络,驱散寒气

 

艾灸是中医传统的养生疗法,具有温通经络、散寒除湿、调和气血等功效。在三伏天进行艾灸,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和艾灸的温热之力,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气,达到“以热逼寒”的效果。

 

艾灸的穴位有很多,常见的有大椎穴、命门穴、关元穴、足三里等。大椎穴是人体的“阳气之汇”,艾灸大椎穴可以激发全身的阳气;命门穴位于腰部,是人体的生命之门,艾灸命门穴可以补肾壮阳,增强身体的抵抗力;关元穴是人体的元气汇聚之处,艾灸关元穴可以培补元气,提高身体的免疫力;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,艾灸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,促进消化吸收,增强身体的营养供应。

 

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种,如直接灸、间接灸、艾灸盒灸等。对于初学者来说,艾灸盒灸是比较简单、安全的方法。使用艾灸盒时,将艾条点燃后放入艾灸盒中,然后将艾灸盒放置在穴位上,根据自己的耐受程度调整艾灸的距离和时间,一般每个穴位艾灸15 - 20分钟,以皮肤微微发红、感到温热舒适为宜。

 

艾灸后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,同时要多喝温水,促进新陈代谢。另外,艾灸时要注意安全,避免烫伤皮肤。如果皮肤出现烫伤,应及时处理,必要时就医治疗。

 640 (1)(1).jpg

三、泡脚:促进循环,温暖全身

 

泡脚也是三伏天“以热逼寒”的好方法。夏季人体阳气浮于体表,体内脏腑相对虚寒,而泡脚可以通过热力来调节身心,使气血运行更加顺畅,促进血液循环,温暖全身,驱散体内的寒气和湿气。

 

泡脚的水温不宜过高,一般控制在40℃ - 45℃之间,以自己能耐受为宜。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,15 - 20分钟即可,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。为了增强泡脚的效果,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中药材,如生姜、艾叶、花椒等。生姜具有温中散寒、解表发汗的作用;艾叶具有温经散寒、祛湿止痒的功效;花椒具有温中止痛、杀虫止痒的作用。将这些中药材煮水后加入泡脚水中,能更好地发挥“以热逼寒”的作用。

 

泡脚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9点左右,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候,泡脚可以补充气血,滋养肾脏。泡脚后要及时擦干双脚,穿上袜子,避免受凉。

 640(1).jpg

三伏天是“以热逼寒”的黄金期,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,通过晒背、艾灸、泡脚等养生方法,驱散体内的寒气和湿气,增强身体的抵抗力,为冬天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同时,在三伏天还要注意饮食清淡,避免贪凉饮冷,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,让我们在这个夏天健康度过,迎接一个充满活力的冬天!





(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