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感觉气短、咳嗽?当心是慢性呼吸疾病在“偷走”你的肺功能!
2025-07-23 13:52:57
总感觉气短、咳嗽?当心是慢性呼吸疾病在“偷走”你的肺功能!
日常生活中,你是否常遇到这样的情况: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,稍微活动后就咳嗽不止,总觉得胸口发闷、呼吸不畅?很多人会把这些症状归咎于“年纪大了”“缺乏锻炼”,但其实,这可能是慢性呼吸疾病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。这类疾病正悄悄“偷走”你的肺功能,若不及时重视,可能会逐渐影响生活质量,甚至危及健康。
一、什么是慢性呼吸疾病?
慢性呼吸疾病是一类以呼吸道和肺部结构、功能长期受损为特征的疾病,病程长、易反复,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类型:
-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: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之一,因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导致呼吸困难,吸烟是主要诱因。
- 支气管哮喘:由气道高反应性引发,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、气急、胸闷或咳嗽,接触过敏原(如花粉、尘螨)或冷空气后易发作。
- 支气管扩张症:支气管结构受损后出现扩张、变形,常伴随反复咳嗽、咳大量脓痰,严重时可能咯血。
- 间质性肺疾病:以肺部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核心,早期症状隐匿,后期会逐渐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。
二、身体发出的“预警信号”,别忽视!
慢性呼吸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,容易被忽视,但身体会通过这些信号提醒你:
- 反复咳嗽:尤其是晨起或夜间咳嗽加重,干咳或伴有咳痰(白色黏液痰、黄绿色脓痰等),持续超过3周需警惕。
- 气短乏力:日常活动(如走路、爬楼)时感到呼吸费力,随着病情进展,甚至安静时也会气短。
- 胸闷喘息:感觉胸口发紧、有压迫感,哮喘患者可能出现突然的喘息,呼气时伴有“哨笛音”。
- 反复呼吸道感染:一年中多次发生感冒、支气管炎,且恢复时间比常人更长。
- 杵状指:手指末端变粗、指甲呈“鼓槌状”,是长期缺氧的典型表现,多见于严重肺功能受损者。
三、哪些人是高危人群?
以下人群更容易受到慢性呼吸疾病的“盯上”,需格外注意:
- 长期吸烟者或被动吸二手烟者;
- 长期接触粉尘、化学物质(如工厂工人、厨师、装修从业者)的人群;
- 有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家族遗传史者;
- 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或老年人;
- 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、室内油烟、生物燃料(如柴火、煤)的人群。
四、如何保护肺功能,远离慢性呼吸疾病?
慢性呼吸疾病虽易反复,但通过科学预防和管理,可有效延缓进展、改善生活质量:
1. 远离危险因素
- 戒烟是预防COPD的关键,吸烟者应尽早戒烟,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;
- 减少粉尘、油烟、化学物质暴露,从事粉尘作业时务必佩戴防护口罩;
- 过敏体质者需远离过敏原,如定期清洁家居、避免接触花粉、宠物毛发等。
2. 增强呼吸道抵抗力
- 坚持适度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呼吸操等,改善肺功能和体能;
- 均衡饮食,多吃富含维生素、蛋白质的食物(如新鲜蔬果、瘦肉、鱼类),增强免疫力;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凉,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。
3. 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
- 高危人群或出现疑似症状者,应及时到医院做肺功能检查(如FEV1/FVC比值),这是诊断慢性呼吸疾病的“金标准”;
- 确诊后需遵医嘱规范治疗,如哮喘患者随身携带急救药物,COPD患者长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,切勿自行停药或减药。
4. 做好日常管理
- 学会正确的咳嗽、排痰方法,保持呼吸道通畅;
- 定期监测病情,记录症状变化,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;
- 冬季或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外出,外出时佩戴口罩,避免呼吸道刺激。
五、别让“小症状”拖成“大问题”
肺功能一旦受损,很难完全逆转,但早期干预能显著延缓疾病进展。如果你或身边人长期存在咳嗽、气短等症状,千万别再当作“小毛病”硬扛。及时就医、科学管理,才能守护好我们的“呼吸健康”,让每一次呼吸都轻松自在。
保护肺功能,从关注身体的每一次“呼吸信号”开始!
(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