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0-83227282

从咳嗽到肺癌,并非一步之遥,但预防刻不容缓

2025-03-21 15:47:10

从咳嗽到肺癌,并非一步之遥,但预防刻不容缓


在大众认知里,常流传着 “从咳嗽到肺癌,只有一步之遥” 的说法,这其实是一种误解。咳嗽是极为常见的症状,感冒、过敏、呼吸道感染等众多因素都能引发,绝大多数咳嗽与肺癌并无关联。肺癌的发展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,从细胞发生癌变,历经原位癌、早期浸润癌,再到中晚期,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。不过,肺癌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确实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,积极预防肺癌显得至关重要。

640 (22).jpg


一、了解肺癌高危因素,精准防控


(一)吸烟 —— 肺癌头号杀手


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,约 85% 的肺癌病例与吸烟有关。香烟燃烧时会产生超过 7000 种化学物质,其中包含 69 种已知的致癌物,如多环芳烃、亚硝胺等。这些致癌物会随着烟雾进入肺部,直接损伤支气管上皮细胞的 DNA,引发基因突变,逐步诱导细胞癌变。吸烟量越大、烟龄越长,患肺癌的风险就越高。例如,每天吸烟 2 包以上,烟龄超过 20 年的人群,患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 20 倍之多。二手烟同样危害巨大,不吸烟但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人,患肺癌风险也会增加 20%-30%。


640 (21).jpg


(二)空气污染 —— 无形的健康杀手


  1. 室外空气污染

    :工业废气、汽车尾气、建筑扬尘等是室外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。在一些工业化程度高、交通拥堵的城市,空气中充斥着大量的颗粒物(PM2.5、PM10)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。这些污染物长期悬浮在空气中,人们在呼吸过程中会将其吸入肺部。其中,PM2.5 因其粒径微小,能够深入肺泡并长期驻留,吸附的重金属、致癌物等有害物质会对肺部组织造成持续损害,增加肺癌发病风险。有研究表明,长期生活在 PM2.5 年均浓度每立方米超 10 微克的地区,人群患肺癌风险增加 15%-27%。
  2. 室内空气污染

    :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、苯等挥发性有机物,厨房烹饪产生的油烟,以及冬季取暖燃烧煤炭等都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。甲醛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,新装修的房屋若通风不充分,甲醛浓度可能长期超标,对居住者健康构成威胁。厨房油烟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类物质,中式烹饪中高温煎、炒、炸的方式会使油烟产生量大幅增加,长期接触厨房油烟的家庭主妇、厨师等人群,患肺癌风险有所上升。

640 (20).jpg


(三)职业暴露 —— 特定行业的隐忧


某些职业长期接触石棉、氡、砷、铬、镍、铍、氯乙烯、煤烟和煤焦油等致癌物质,患肺癌风险显著升高。以石棉为例,石棉纤维具有耐高温、耐腐蚀等特性,曾广泛应用于建筑、造船、汽车制造等行业。但石棉纤维一旦被吸入人体,会在肺部逐渐沉积,引发肺部炎症和纤维化,进而诱发肺癌,从接触石棉到发病,潜伏期可长达 20-40 年。从事矿井开采的工人,若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氡气环境中,患肺癌风险可增加 3-10 倍。



640 (19).jpg



(四)遗传因素 —— 不可忽视的内在风险


约 5%-15% 的肺癌患者有家族遗传史。研究发现,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,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基因突变、间变性淋巴瘤激酶(ALK)基因重排等,可在家族中遗传,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个体,患肺癌风险比普通人高 2-4 倍。如果家族中已有直系亲属(父母、子女、兄弟姐妹)患肺癌,其他家族成员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,定期进行肺癌筛查。


640 (18).jpg


(五)肺部慢性疾病 —— 潜在隐患


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、肺结核、肺纤维化等肺部慢性疾病的患者,肺癌发病风险高于常人。以 COPD 为例,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肺部组织反复损伤与修复,在这一过程中,细胞容易发生基因突变,增加癌变几率。有数据显示,COPD 患者患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 10 倍左右。肺结核造成的肺部瘢痕组织,也可能成为肺癌的诱发因素,瘢痕癌在肺癌中虽占比较小,但在有肺结核病史的人群中相对常见。

640 (17).jpg

二、全方位预防肺癌,构筑健康防线


(一)戒烟与远离二手烟


  1. 戒烟

    :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措施。无论烟龄多长、吸烟量多大,戒烟都能显著降低患肺癌风险。戒烟后,身体会逐渐开始自我修复,肺部纤毛的功能会逐渐恢复,清除有害物质的能力增强,患癌风险也会逐年下降。例如,戒烟 5 年后,患肺癌风险可降低至吸烟人群的一半左右;戒烟 10 年以上,风险可降至与不吸烟者相近水平。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戒烟,逐步减少每天吸烟量,也可借助戒烟辅助工具,如尼古丁贴片、口香糖等,同时寻求家人、朋友的支持和监督,增加戒烟成功率。
  2. 远离二手烟

    :在家庭、工作场所、公共场所等尽量避免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。家庭中,鼓励吸烟者到室外吸烟,保持室内良好通风;工作场所应制定严格的禁烟制度,设置专门的吸烟区域;在公共场所,积极遵守禁烟规定,对在非吸烟区吸烟的行为及时劝阻。

640 (16).jpg


(二)改善空气质量


  1. 应对室外空气污染

    :关注空气质量指数(AQI),在空气污染严重时,尽量减少外出活动,尤其是老人、儿童和心肺功能较差的人群。如果必须外出,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,如 N95 口罩,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。倡导绿色出行,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、骑自行车或步行,减少汽车尾气排放;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,加强对工业废气排放的监管,从源头上改善空气质量。
  2. 优化室内空气质量

    :新装修房屋应选择环保型装修材料,装修后充分通风换气 3-6 个月,待甲醛等污染物浓度达标后再入住。可使用空气净化器,尤其是在雾霾天气或室内通风不良时,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、有害气体等,改善室内空气质量。厨房安装性能良好的抽油烟机,烹饪时提前打开,烹饪结束后再持续运行一段时间,确保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室外,同时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,如减少高温油炸、煎炒,多采用蒸煮炖等方式,降低油烟产生量。

640 (15).jpg


(三)职业防护


从事可能接触致癌物质职业的人员,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,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,如防尘口罩、防护手套、防护服等。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,以便早期发现职业性肺部疾病,及时采取干预措施。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,改善工作环境,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,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逸散,对接触致癌物质的工作岗位进行定期监测,确保工作场所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标准。


640 (14).jpg


(四)定期筛查

对于肺癌高危人群,如年龄在 50 岁以上,吸烟史超过 20 包年(每天吸烟包数 × 吸烟年数),有肺癌家族史,长期接触职业致癌物质等,应定期进行肺癌筛查。目前,低剂量螺旋 CT(LDCT)是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,相较于传统 X 线胸片,LDCT 能够发现直径小于 1 厘米的肺部小结节,大大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。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 LDCT 检查,以便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,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。


640 (13).jpg


(五)健康生活方式

  1. 均衡饮食

    :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,如西兰花、胡萝卜、橙子、苹果等,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 C、维生素 E、β- 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,有助于清除体内自由基,减少细胞损伤,降低患癌风险。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,如瘦肉、鱼类、豆类、蛋类、奶类等,保证身体营养需求。减少腌制、烟熏、油炸食品的摄入,这类食物中含有亚硝胺等致癌物,长期大量食用会增加患癌几率。
  2. 适量运动

    :坚持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或 75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,如跳绳、有氧操等,也可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,如举哑铃、俯卧撑等。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,提高身体免疫力,促进新陈代谢,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,降低肺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。
  3. 保持良好心态

    :长期处于精神紧张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,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,增加患癌风险。学会通过合理的方式缓解压力,调节情绪,如与家人朋友倾诉、参加社交活动、进行冥想、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活动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有利于身体健康。




640 (12).jpg



咳嗽与肺癌之间并非简单的直接关联,但肺癌预防不容忽视。通过全面了解肺癌的高危因素,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,如戒烟、改善空气质量、做好职业防护、定期筛查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,我们能够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生风险,守护肺部健康,远离肺癌威胁。




(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