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咳嗽到肺癌,并非一步之遥,但预防刻不容缓
2025-03-21 15:47:10
从咳嗽到肺癌,并非一步之遥,但预防刻不容缓
在大众认知里,常流传着 “从咳嗽到肺癌,只有一步之遥” 的说法,这其实是一种误解。咳嗽是极为常见的症状,感冒、过敏、呼吸道感染等众多因素都能引发,绝大多数咳嗽与肺癌并无关联。肺癌的发展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,从细胞发生癌变,历经原位癌、早期浸润癌,再到中晚期,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。不过,肺癌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确实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,积极预防肺癌显得至关重要。
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,约 85% 的肺癌病例与吸烟有关。香烟燃烧时会产生超过 7000 种化学物质,其中包含 69 种已知的致癌物,如多环芳烃、亚硝胺等。这些致癌物会随着烟雾进入肺部,直接损伤支气管上皮细胞的 DNA,引发基因突变,逐步诱导细胞癌变。吸烟量越大、烟龄越长,患肺癌的风险就越高。例如,每天吸烟 2 包以上,烟龄超过 20 年的人群,患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 20 倍之多。二手烟同样危害巨大,不吸烟但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人,患肺癌风险也会增加 20%-30%。
室外空气污染
室内空气污染
某些职业长期接触石棉、氡、砷、铬、镍、铍、氯乙烯、煤烟和煤焦油等致癌物质,患肺癌风险显著升高。以石棉为例,石棉纤维具有耐高温、耐腐蚀等特性,曾广泛应用于建筑、造船、汽车制造等行业。但石棉纤维一旦被吸入人体,会在肺部逐渐沉积,引发肺部炎症和纤维化,进而诱发肺癌,从接触石棉到发病,潜伏期可长达 20-40 年。从事矿井开采的工人,若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氡气环境中,患肺癌风险可增加 3-10 倍。
约 5%-15% 的肺癌患者有家族遗传史。研究发现,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,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基因突变、间变性淋巴瘤激酶(ALK)基因重排等,可在家族中遗传,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个体,患肺癌风险比普通人高 2-4 倍。如果家族中已有直系亲属(父母、子女、兄弟姐妹)患肺癌,其他家族成员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,定期进行肺癌筛查。
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、肺结核、肺纤维化等肺部慢性疾病的患者,肺癌发病风险高于常人。以 COPD 为例,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肺部组织反复损伤与修复,在这一过程中,细胞容易发生基因突变,增加癌变几率。有数据显示,COPD 患者患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 10 倍左右。肺结核造成的肺部瘢痕组织,也可能成为肺癌的诱发因素,瘢痕癌在肺癌中虽占比较小,但在有肺结核病史的人群中相对常见。
戒烟
远离二手烟
应对室外空气污染
优化室内空气质量
从事可能接触致癌物质职业的人员,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,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,如防尘口罩、防护手套、防护服等。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,以便早期发现职业性肺部疾病,及时采取干预措施。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,改善工作环境,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,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逸散,对接触致癌物质的工作岗位进行定期监测,确保工作场所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标准。
对于肺癌高危人群,如年龄在 50 岁以上,吸烟史超过 20 包年(每天吸烟包数 × 吸烟年数),有肺癌家族史,长期接触职业致癌物质等,应定期进行肺癌筛查。目前,低剂量螺旋 CT(LDCT)是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,相较于传统 X 线胸片,LDCT 能够发现直径小于 1 厘米的肺部小结节,大大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。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 LDCT 检查,以便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,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。
均衡饮食
适量运动
保持良好心态
咳嗽与肺癌之间并非简单的直接关联,但肺癌预防不容忽视。通过全面了解肺癌的高危因素,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,如戒烟、改善空气质量、做好职业防护、定期筛查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,我们能够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生风险,守护肺部健康,远离肺癌威胁。
(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